電子學習的設計原則 | 所採用的教學策略 | 遊戲特色及元素

1)     多媒體觸覺學習:
以強項改善弱項,引導學生同時使用多媒體觸覺進行學習,使用全方位改善弱項能力;

2)     善用剩餘能力:
患有「讀寫障礙」的學生的眼、腦及手的感知判斷及協調能力相比同齡的人仕較弱,故訓練內容包括鍛鍊眼的接收、腦的記憶、手的輸出的準確度及運作速度;

3)     螺旋式訓練方法及循序漸進:
訓練內容由淺入深,由圖象到文字、從文字到詞、句子及文章,按學生的能力層層遞進地調整難度,原則是由實物到抽象、由近至遠、由大至小、由少至多;

4)     由部分─全部─部分訓練:
由眼(視覺感知)→眼+腦→腦(記憶)→腦+手(輸出)→手→眼+腦+手;

5)     因應學生本身的特性:
有「讀寫障礙」的學生的左腦較發達,處理圖象較文字佳,故因應他們的特性,利用圖象學習,進而到文字;

6)     學生的興趣:
喜歡玩電腦遊戲;

7)     從遊戲中學習:
根據多項研究顯示,透過遊戲認識文字,八成學生語文科成績明顯進步;

8)     感知訓練、思維訓練與識字教學結合:
針對學生眼腦手處理資料的過程出現問題,因此要加強感知判斷及協調能力;但亦不能獨立進行而忽視腦部訓練,再結合識字教學,便能達至較好的效果;

9)     資訊科技的配合:
透過資訊科技的運用,可以更多元化,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,同時亦能達到自主的學習。